香港工傷賠償:真實案例、法例解讀、索償技巧
真實香港工傷案例實例分析:法律框架與索償指南
香港的工傷事故不僅影響僱員的健康,也涉及複雜的法律程序。本文將透過「真實香港工傷案例實例分析」,深入探討香港工傷賠償的法律框架,並提供實用的索償程序指導。
香港工傷賠償法律框架
香港的工傷賠償主要依據《僱員補償條例》(香港法例第282章)。該條例旨在保障因工受傷或患上職業病的僱員獲得合理的補償。
核心法規
- 《僱員補償條例》第5條:規定僱主必須為所有僱員投購工傷補償保險。
- 《僱員補償條例》第16條:列明僱員因工受傷可獲得的補償項目,包括醫療費用、工資損失及永久性傷殘賠償。
- 《僱員補償條例》第48條:禁止僱主在未經勞工處處長同意下解僱因工受傷的僱員。
權威網站
真實香港工傷案例實例分析
以下案例改編自香港高等法院的判決,旨在說明工傷賠償的實際應用:
案例:HCMA 20/2019, 2020年12月14日
上訴人公司被控違反香港法例第282章僱員補償條例第48(1)(a)及48(2)條,原因是公司在僱員因工受傷喪失工作能力期間,未經勞工處處長同意便終止僱傭合約。裁判官裁定上訴人公司罪名成立。上訴人公司不服定罪提出上訴,但高等法院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法律爭議點
本案的爭議點在於,上訴人公司是否知悉僱員因工受傷並喪失工作能力。
法院判決
高等法院認為,裁判官正確地裁定條例第48(1)(a)條的兩個相關罪行元素得以滿足,即僱員已向上訴人公司的管工及監管人員作出通知及交上病假證明書,上訴人公司須被視為已得悉兩位證人因工受傷及獲發病假證明書。
案例啟示
本案例強調了僱主在處理工傷個案時必須嚴格遵守《僱員補償條例》的規定,未經勞工處處長同意不得終止僱傭合約,否則將面臨法律責任。
實用法律建議及程序指導
索償程序
- 立即報告:僱員應在受傷後盡快通知僱主,並填寫工傷報告。
另請參閱:
- 尋求醫療:及時就醫,並保留所有醫療記錄及收據。
- 提交索償:僱主需在14天內向勞工處提交工傷報告(表格2或2B)。
延伸閱讀:
【香港工傷】點樣證明工傷同工作有直接關係?律師教你攞足賠償!
- 評估傷殘:如傷勢嚴重,勞工處會安排僱員進行傷殘評估。
- 領取賠償:根據評估結果,僱員可獲得醫療費用、工資損失及永久性傷殘賠償。
索償時限
根據《僱員補償條例》,僱員必須在意外發生後24個月內提出索償申請。
注意事項
- 保留證據:保留所有與工傷相關的文件,包括醫療記錄、工資單及僱傭合約。
- 尋求法律諮詢:如對索償程序有疑問,應盡早尋求法律諮詢。
法律諮詢
想了解更多?立即體驗
香港首個法律AI HKInjuryLawyer。
常見問題解答
1. 僱主拒絕承認工傷怎麼辦?
僱員可直接向勞工處舉報,並提供相關證據。勞工處會介入調查,並協助僱員追討應得的賠償。
相關資訊:
2. 索償金額如何計算?
索償金額取決於多項因素,包括僱員的年齡、工資、傷殘程度及醫療費用。可使用
工傷賠償計算器進行初步估算。
3. 可以同時申請工傷補償及民事索償嗎?
可以。除了工傷補償外,若工傷是由於第三方的疏忽造成,僱員還可以提出民事索償,以獲得額外的賠償。
4. 僱主破產,工傷賠償怎麼辦?
僱員可向破產欠薪保障基金申請墊支,以獲得部分賠償。
5. 勞工處的裁決不滿意,可以上訴嗎?
可以。僱員可向區域法院提出上訴,但需在指定時限內進行。
總結
「真實香港工傷案例實例分析」顯示,工傷賠償涉及多個法律層面。僱員應了解自身權益,並在必要時尋求法律協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