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工傷賠償全攻略:僱員權益及僱主責任一覽
香港僱員補償條例 工傷賠償詳解及僱主責任概覽,旨在闡明香港法例下,僱員因工受傷或患病時可獲得的保障,以及僱主應承擔的責任。本文將深入探討相關法律框架及實務操作,為僱員和僱主提供清晰指引。
香港僱員補償條例 工傷賠償詳解及僱主責任概覽:法律框架
香港的僱員補償制度主要依據《僱員補償條例》(香港法例第282章)。此條例旨在為在受僱工作期間因工遭遇意外,以致身體受傷或死亡的僱員提供補償。
僱員補償條例的核心法規
- 第5條: 確立僱主對因工受傷僱員的補償責任。
- 第9條: 規定永久喪失工作能力的補償計算方法。
- 第10條: 規定暫時喪失工作能力的補償計算方法。
- 第10A條: 規定醫療費用的補償。
- 第14條: 規定僱主必須購買工傷保險。
僱員補償的適用範圍
《僱員補償條例》適用於所有僱員,不論其工作性質、工作地點或僱用形式。即使是兼職、臨時工,只要在受僱期間因工受傷,均可獲得保障。
參考這篇文章:
【香港工傷】點樣證明工傷同工作有直接關係?律師教你攞足賠償!
工傷賠償詳解
工傷賠償的具體內容取決於僱員受傷的嚴重程度和對其工作能力的影響。
暫時喪失工作能力的補償
僱員因工受傷需要休養,無法工作期間,可獲得工資的五分之四作為補償。補償期最長為24個月。
永久喪失工作能力的補償
若僱員因工受傷導致永久喪失工作能力,可獲得一次性補償。補償金額根據僱員的年齡、收入和喪失工作能力的程度計算。
醫療費用的補償
僱主需負責支付僱員因工受傷所產生的合理醫療費用,包括診金、藥費、住院費等。
了解更多:
死亡補償
若僱員因工死亡,其家屬可獲得一筆死亡補償金,以及喪葬費用的津貼。
僱主責任概覽
僱主在僱員補償方面承擔多項責任,包括:
購買工傷保險
根據《僱員補償條例》第40條,僱主必須為所有僱員購買工傷保險,以承擔其在法律上的補償責任。未購買工傷保險的僱主,將面臨法律處罰。
呈報工傷事故
根據《僱員補償條例》第15條,僱主在得知僱員因工受傷後,必須在指定時間內向勞工處呈報。
協助僱員索償
僱主應積極配合僱員的索償申請,提供相關文件和資料,確保僱員能夠獲得應有的補償。
索償程序及注意事項
索償程序
- 僱員向僱主報告工傷事故。
- 僱主向勞工處呈報工傷事故。
- 僱員接受治療,並保留醫療記錄和收據。
- 僱員向勞工處提交索償申請。
- 勞工處評估僱員的傷勢和損失,並作出補償決定。
索償時限
僱員必須在意外發生後24個月內提出索償申請。
注意事項
- 僱員應盡早向僱主報告工傷事故,並保留所有相關文件。
- 僱主應積極配合僱員的索償申請,確保其獲得應有的補償。
- 如對補償金額有爭議,可向勞工處或法院提出申訴。
法律建議
- 僱員: 了解自身權益,及時報告工傷事故,並保留所有相關文件。
- 僱主: 履行法律責任,購買工傷保險,並積極協助僱員索償。
- 雙方: 如有爭議,尋求法律諮詢,以保障自身權益。
相關判例
參考案例 CACV 194/2013,2015年10月13日,高等法院上訴法庭,張澤祐法官審理的案件,該案件強調了僱員在工作期間因工受傷,僱主需承擔補償責任。
常見問題
- 工傷賠償的金額如何計算? 根據僱員的年齡、收入和喪失工作能力的程度計算。
- 僱主可以拒絕支付工傷賠償嗎? 除非有充分證據證明僱員的受傷與工作無關,否則僱主必須支付工傷賠償。
- 僱員可以向僱主追討哪些費用? 醫療費用、工資損失、永久喪失工作能力的補償等。
相關資訊:
[僱主冇買勞保後果大公開!工傷賠償、法律責任全解構_(香港)](/blog/僱主冇買勞保後果大公開!工傷賠償、法律責任全解構_(香港)
)
總結
香港僱員補償條例為因工受傷或患病的僱員提供了重要的保障。僱員和僱主都應了解相關法律框架及實務操作,以確保自身權益得到保障。想了解更多?立即體驗
香港首個法律AI HKInjuryLawy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