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疏忽超過三年?香港律師教你突破時限,成功索償!
醫療疏忽嘅後果可以好嚴重,但係香港法律對索償時限有嚴格規定。一般嚟講,醫療疏忽嘅索償時限係三年,由疏忽事件發生或者受害人知悉疏忽嘅日子開始計起。 但係,如果醫療疏忽超過三年,係咪就一定冇辦法呢? 答案係未必。本文將會詳細講解喺香港,如果醫療疏忽超過三年,有咩辦法可以嘗試。
香港法律框架下嘅醫療疏忽索償時限
喺香港,人身傷害索償嘅時限主要受《時效條例》(Cap. 347)規管。 根據呢條條例,一般嘅人身傷害索償,包括醫療疏忽,時限係三年。
《時效條例》第4(1)條嘅重要性
《時效條例》第4(1)條清楚列明,針對人身傷害嘅訴訟,訴訟時限係三年。呢個三年嘅時限,通常由以下兩個日子開始計算:
- 疏忽行為發生嘅日子
- 受害人知悉(或者理應知悉)疏忽行為導致佢哋受傷嘅日子
點解會有三年時限?
設立三年時限嘅目的,係要確保案件能夠盡快處理,避免證據因為時間流逝而變得模糊不清,同時保障被告唔需要長期面對潛在嘅法律風險。
如果超過三年時限,仲有冇得追討?
雖然三年時限係一個重要嘅法律障礙,但係喺特定情況下,仍然有機會可以申請延長時限。
《時效條例》第48條:延長時限嘅可能性
《時效條例》第48條賦予法庭酌情權,可以喺特定情況下批准延長時限。但係,要成功申請延長時限,需要符合一啲嚴格嘅條件。
了解更多:
延長時限嘅考慮因素
法庭喺考慮是否批准延長時限嘅申請時,會考慮以下因素:
- 延誤嘅原因: 點解受害人冇喺三年時限內提出索償? 係咪因為佢哋唔知道自己受傷嘅真正原因?
- 證據嘅可得性: 延遲索償會唔會影響證據嘅可得性? 例如,相關嘅醫療紀錄係咪仍然存在? 證人係咪仍然可以搵到?
- 被告嘅損害: 延長時限會唔會對被告造成唔公平嘅損害? 例如,被告係咪已經忘記咗相關嘅事件?
相關資訊:
醫療疏忽索償香港患者如何舉證成功索償的秘訣* 案件嘅可勝訴性: 受害人嘅索償係咪有合理嘅勝訴機會? 如果案件本身冇乜勝算,法庭可能唔會批准延長時限。
案例分析:CACV 181/2019
喺 CACV 181/2019 呢個案例中,上訴人聲稱 L 醫生嘅手術疏忽導致佢心臟有個窿。雖然佢喺三年時限內提出咗訴訟,但係法律援助署後來取消咗佢嘅法律援助,因為搵唔到專家支持佢嘅指控。上訴人之後搵到另一位大律師提出新嘅論點,但係已經超過咗三年時限。
上訴法庭最終批准咗上訴人嘅司法覆核許可申請,因為佢認為司法常務官忽略咗考慮一啲重要嘅證據。呢個案例顯示,即使超過咗三年時限,如果能夠提出合理嘅理由,仍然有機會可以獲得法庭嘅批准,繼續進行索償。
正如袁家寧法官喺判詞中指出,法庭需要考慮所有相關嘅情況,包括延誤嘅原因、證據嘅可得性以及被告嘅損害。
索償程序及注意事項
如果決定提出醫療疏忽索償,需要遵循一啲特定嘅程序,並注意一啲重要嘅事項。
索償程序嘅步驟
- 尋求法律意見: 首先,應該諮詢一位有經驗嘅醫療疏忽律師,評估案件嘅可勝訴性。
- 收集證據: 收集所有相關嘅醫療紀錄、專家報告以及其他可以支持你嘅指控嘅證據。
- 發出律師信: 律師會代表你向相關嘅醫療機構或醫生發出律師信,通知佢哋你嘅索償意圖。
- 展開訴訟: 如果無法達成和解,律師會代表你向法庭展開訴訟。
注意事項
- 盡快行動: 即使超過咗三年時限,都應該盡快尋求法律意見,睇下有冇機會可以申請延長時限。
- 保留所有紀錄: 保留所有相關嘅醫療紀錄、信件以及其他文件,呢啲都可能成為重要嘅證據。
- 尋求專業協助: 醫療疏忽案件通常比較複雜,需要專業嘅法律知識同經驗。
法律建議
喺面對醫療疏忽嘅情況下,以下嘅法律建議可能對你有所幫助:
- 盡早諮詢律師: 唔好拖延,盡早尋求法律意見,了解你嘅權益同選擇。
- 提供完整資訊: 向律師提供所有相關嘅資訊,包括醫療紀錄、事件經過以及你嘅感受。
- 耐心配合: 醫療疏忽案件通常需要時間,要有耐心,並配合律師嘅工作。
常見問題 (FAQ)
- 如果我唔知道自己受傷嘅真正原因,咁個三年時限點計?
- 三年時限由你知悉(或者理應知悉)受傷嘅真正原因嘅日子開始計起。
- 如果我已經過咗三年時限,仲可唔可以申請法律援助?
- 可以,但係法律援助署會評估你嘅案件嘅可勝訴性,以及你嘅經濟狀況。
- 如果我唔肯定自己係咪受到醫療疏忽嘅影響,應該點做?
參考這篇文章:
錯過就無得賠?香港醫療疏忽索償時限攻略 * 你可以諮詢一位獨立嘅醫療專家,評估你嘅情況。 4. 延長時限嘅申請成功率高唔高? * 延長時限嘅申請成功率唔高,需要符合一啲嚴格嘅條件。 5. 醫療疏忽索償嘅費用大概要幾多? * 醫療疏忽索償嘅費用因案件嘅複雜程度而異,建議向律師查詢。
總結
雖然醫療疏忽超過三年會增加索償嘅難度,但係並唔代表完全冇機會。透過尋求專業嘅法律意見,並符合特定嘅條件,仍然有機會可以申請延長時限,追討應有嘅賠償。最重要嘅係盡早行動,並保留所有相關嘅證據。
想了解更多?立即體驗香港首個法律AI HKInjuryLawy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