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KInjuryLawyer Logo
HKInjuryLawyer

工傷常見問題

了解工傷索償的常見問題,獲取《僱員補償條例》的專業法律資訊

工傷索償時限是多久?

在香港,根據《僱員補償條例》,僱員必須在工傷發生後24個月內向僱主提出索償,否則可能會喪失索償權利。若涉及民事疏忽索償,時效期則為3年。在某些特殊情況下,如受害者為未成年人或精神上無行為能力的人,時效期可能會有所延長。

什麼情況下的受傷可以被視為「工傷」?

根據《僱員補償條例》,若僱員在受僱工作期間因工作受傷,或患上指定的職業病,均可被視為工傷。工傷包括在工作場所內受傷,以及在執行工作職務時發生的意外。需注意,上下班途中發生的意外通常不被視為工傷,除非是乘坐僱主安排的交通工具或在特殊情況(如八號風球下)。

我需要支付哪些法律費用?

我們的律師服務採用「按成功收費」的模式,這意味著只有在成功為您爭取賠償後,我們才會收取費用。如果沒有成功獲得賠償,您無需支付任何法律費用。具體收費比例會在初次諮詢時與您詳細說明。

工傷索償過程需要多長時間?

工傷索償過程的時間長短取決於多種因素,包括傷勢的嚴重程度、康復時間、判傷評估的安排、僱主或保險公司的態度等。簡單的案件可能在幾個月內解決,而複雜的案件(尤其是需要判傷的案件)可能需要一年或更長時間。我們的律師會盡力加快索償進程,同時確保您獲得最大的賠償。

工傷可以索償哪些項目?

根據《僱員補償條例》,工傷索償通常包括:(1)病假薪金(按月薪的四分之五計算,最長可達24個月);(2)醫療費用(包括診療費、住院費、藥物費等);(3)永久喪失工作能力賠償(根據判傷結果、年齡和收入計算);(4)假肢及其他輔助器具費用。此外,若工傷涉及僱主疏忽,還可額外提出民事索償,包括痛苦和損失賠償、未來收入損失等。

工傷後應該立即做什麼?

工傷後,您應該:1)立即通知上司或僱主;2)尋求醫療幫助,並索取病假證明書;3)要求僱主向勞工處呈報工傷(僱主有法定責任在14天內呈報);4)保留所有醫療收據及相關文件;5)如有需要,向勞工處查詢工傷賠償事宜;6)尋求專業法律意見。

我需要提供哪些文件來支持工傷索償?

支持工傷索償的文件通常包括:工傷意外報告、醫療記錄和報告、病假證明書、工資單或收入證明(用於計算病假薪金和永久喪失工作能力賠償)、醫療費用收據、判傷證明書(如適用)、以及工傷現場照片或目擊者陳述(若有)。我們的律師會根據您的具體情況,指導您收集必要的文件。

什麼是「判傷」?如何影響賠償金額?

「判傷」是勞工處職業醫學組對工傷僱員永久喪失工作能力程度的評估。評估結果以百分比表示,直接影響最終的永久傷殘賠償金額。判傷通常在傷勢穩定後進行,評估標準根據《僱員補償條例》附表1的指引。例如,失去一隻大拇指可能被評為30%永久喪失工作能力,而輕微的背部扭傷可能只有5%或更低。

如果僱主拒絕承認工傷或拒絕賠償,我該怎麼辦?

若僱主拒絕承認工傷或拒絕賠償,您可以:1)向勞工處投訴,要求協助處理;2)申請「僱員補償聲請書」,向區域法院提出索償;3)尋求專業律師協助,提出法律訴訟。僱主若故意違反《僱員補償條例》,可能面臨最高罰款十萬港元及兩年監禁。及早尋求專業法律意見可以保障您的權益並加快索償進程。

工傷期間僱主可以解僱我嗎?

根據《僱傭條例》第9條,僱主不得在僱員因工受傷後的病假期間解僱該僱員,除非涉及嚴重行為不當而導致即時解僱的情況。若僱主違法解僱,僱員可能有權獲得額外賠償,包括終止僱傭金、代通知金以及因違法解僱的賠償。這項保障是法定的,不受僱傭合約條款影響。

工傷後我的病假工資如何計算?

根據《僱員補償條例》,工傷病假期間的薪金(俗稱「四分五糧」)按受傷前12個月的平均每月收入的五分之四計算。這包括基本薪金、常規性津貼和佣金,但不包括年終獎金和非經常性收入。病假薪金最長可領取24個月,若傷勢嚴重需延長,可向法庭申請延長最多12個月。

準備免費諮詢工傷律師嗎?

如果您最近遭遇工傷,不確定如何索償,我們的專業律師團隊可以為您提供免費諮詢。

還有其他問題?

如果您有其他關於工傷索償的問題,我們的專業律師團隊隨時準備為您提供協助。